秋季气候由热转凉、昼夜温差逐渐拉大,人们体感分明,需逐渐适应,此时您的养生作息及食谱都要调整上新了。
一、护“鼻”“肤”
皮肤是抵御外界风寒入侵人体的第一道屏障。中医认为“肺主皮毛、开窍于鼻”,秋凉之时,可以携带一件轻薄防风的“皮肤衣”,避免发生感冒、关节痛等,或者搭配一条丝巾,保护后颈部防止受风。此时节,鼻子是呼吸系统的保护对象,宜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,有助于预防流感。
二、尝秋果
夏吃瓜、秋吃果,包括水果、坚果等,口味选择宜多酸少辛,可生津消热通便。比如葡萄能健脾和胃,对气血不足体质有补益作用;石榴能生津止渴润喉,并富含花青素,有助人体抗氧化、滋养皮肤;秋梨堪为应季水果之星,能养肺生津、缓解秋燥;番茄、乌梅也是不错的选择。其他如核桃、榛子、花生等有助人体获取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,有滋养润肠功效。不过,五香或微烤的坚果易使人口咽干燥,除控制摄入量外,还需配合补水。
三、饮秋汤
俗话说“冬吃萝卜”,其实到秋分,就可以多吃些萝卜了,尤其是大白萝卜,富含大量的水分、粗纤维、芥子油和维生素C等,非常适合干燥的秋季。还可以用马蹄、玉米、萝卜,细火慢煮,营养充分融合,煮出的汤清香甘甜,特别滋润,秋季一定别错过。
四、吃秋菜
秋季的应季蔬菜中,萝卜缨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种食材。这个时候,萝卜缨正嫩,简单烹调一番,就是一道独具秋日特色的小菜。萝卜缨可以加点油盐酱醋凉拌,非常爽口。白菜也是秋冬季节的典型食材之一,小白菜的香味更加浓郁,吃起来口感也更有嚼劲,此时的小白菜无论是炒菜吃还是做馅都非常美味。
五、不露足
现在早晚温差较大,中医认为“寒主收引”,足底足跟部主要是肾经循行之处,受寒易引发抽筋等。此时宜遵从“不露足”的原则,防止承受“足跟痛”之苦。另外,足部受凉还可导致腹痛腹泻,脾阳虚体质者尤其要足部保暖。晚上可做做“足浴”,用纯热水或在热水中加一些具有散寒、活血、通经络作用的姜片、盐、艾叶、花椒等泡足,适合体虚老人和寒湿体质的日常保健,能缓解手足冰凉、减轻下肢水肿。
六、润秋燥
秋季气候渐干,人体皮肤、毛发、口唇会出现干燥表现。除了外用润肤露和润唇膏,可以通过食谱中肉菜合理搭配,即可列出一份凉爽清润的防燥菜单。鸭肉性凉,味甘咸,有滋阴养胃功效,搭配百合、竹笋等烹饪,可佐餐饮汤,老少皆宜,尤其是体虚内热、食欲不振、便秘、水肿者。甲鱼配伍枸杞、山药炖煮更是中医补肾滋阴的经典药膳之一。不停讲话的老师们,饮一杯蜂蜜柚子茶能润喉润肺;上班族劳累失眠时,一盅银耳莲子桂花羹有助滋阴润肺、养心安神。此时也应多饮温开水,还可选择养阴润燥的豆浆、牛奶、淡茶等有“内涵”的水,但要避免烈酒、浓咖啡、浓茶等“厚味”之水。
七、解秋乏
1、融入自然:秋季天高云淡,慢跑骑车、郊外畅游、登山远眺有助于人体吸收大自然的阳气。登山前注意准备帽子和薄外套,防止多汗后受风。老年人可做操快走,缓中加力,锻炼骨骼肌的同时还能改善心肺功能。
2、顶起精神:上班族劳累困倦时,端坐闭目,用手掌大鱼际按摩百会穴(两耳尖直上到头顶,和头正中线的交点),顺时和逆时针方向按揉30圈,完成3组,以局部微感胀热为宜,能升发阳气,神清气爽地再次投入工作。头痛、失眠者,用空掌心轻轻叩击百会穴,每次10下、完成3组。久对电脑、视物疲劳时可配合双耳垂揉按,拇指和食指配合,多次轻轻按揉,每次1分钟,具有清心明目作用。
3、戏解困乏:中医五禽戏通过肢体锻炼,促进气血通畅、保养脏腑。“鸟戏”主肺,应和秋季。人体直立时模拟鸟儿水平展开双臂,上举过顶、下落平肩,配合单膝90度交替上抬(建议“四八”拍节奏),可补肺气、宽胸膈,增强血氧交换。